close

◎二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自古以來,美食很大一部分是靠名人、靠文人墨客、靠民間推動的,這一點在民國時代表現得更為突出。《民國吃家》是一部關於美食的故國風情錄,它從美食寫到食事,從食事寫到人生,名人的飲食情趣,食物的典故內涵,人與食的繾綣深情,久遠的歷史風貌,亘古未變的生活氣息。作者二毛是《舌尖上的中國》美食顧問,在他看來,吃吃喝喝絕不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看來魯迅對閩菜還是不太適應,少見的在日記中提到不喜歡吃的“美食”
  魯迅常去的館子,還有淮陽風味的南味齋、玉春樓,福建餐館小有天,河南餐館厚德福,廣東館子醉瓊林。1912年9月11日魯迅日記記載:“晚胡孟樂招飲於南味齋,蓋舉子之慶也,同席共九人……”這個南味齋與當時的春華樓、醒春居都是著名的江蘇館子。拿手菜是糖醋黃魚、蝦子蹄筋。1912年9月27日的魯迅日記又提到:“晚飲於勸業場上之小有天,董恂士、錢稻孫、許季黻在坐,餚皆閩式,不甚適口,有所謂紅糟者亦不美也。”
  看來魯迅對閩菜還是不太適應,少見的在日記中提到不喜歡吃的“美食”。一個人的胃口其實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係,例如太固執的人總是喜歡吃他認準的幾樣,吃到其他的就說不好吃。而心胸寬廣的人,相應的食域也更寬廣。從日記中對美食的惡評看,魯迅其實不算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常常一生氣,就開始寫文章罵人。
  致美樓也是魯迅喜歡的“八大樓”之一。致美樓以前經營姑蘇菜,乾隆年間開業,1948年歇業,1980年重新開業。它的拿手菜是抓炒雞片、糟熘魚片、油爆肚絲等。這說明致美樓的廚師技藝很高,因為熘、抓炒、拔等製作技法很考驗廚藝,沒有能力的人根本做不了。我曾收藏過一份1984年4月23日致美樓宴會菜單。菜單一面已經印好了招牌菜,另一面則是空白的。訂餐時根據不同需要,會有專人用毛筆現場隸書填寫。菜單上部印有“致美樓風味菜”幾個字,這幾個字1980年重新開張後由傅傑題寫。我收藏的這份菜單中有兩款宮廷菜,一個叫“游龍戲鳳”,用雞和魷魚合烹。另一個叫“五柳魚”,是用魚絲、豬肉絲、香菇絲和筍絲一起炒的,是製作難度很高的菜。
  在魯迅55年的人生中,上海是個重要的地方,他人生最後的9年生活在這裡。
  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者,魯迅卻選擇住在租界林立的上海灘,並且住在日本人密集的虹口區,這很耐人尋味。上海人、著名學者陳丹青認為,魯迅選擇上海居住是綜合考慮,但內心並不快樂,比如他這一時期寫的文章結集為《且介亭文集》,就是取“租界”兩字各半拼成,頗有苦味自況的寓意。
  苦歸苦,但日子還要過,朋友還要交。在上海的魯迅,文壇地位更高,朋友更多,還組織了“左聯”,飯局也自然不少。上海地處長江口,是各種美食彙集之地,這很合魯迅的胃口。與在北京時一樣,上海的很多知名餐館,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知味觀杭菜館是魯迅在上海期間去的最多的地方。它於1930年開業,原設於芝罘路西藏路口,後遷至福建路南京路口,原由杭州老闆及名廚創辦,以經營正宗的杭州風味為特色,拿手菜有西湖醋魚、東坡肉、叫化雞、西湖蒓菜湯等。這些都是浙江的名菜,西湖醋魚也是蔣介石非常喜歡的菜。
  1933年10月23日,魯迅曾在知味觀宴請日本福民醫院院長和內山君等好友,親自點了“叫化雞”、“西湖蒓菜湯”等。席間,魯迅特別向客人介紹了“叫化雞”的來歷和做法。
  這些精彩介紹引起了日本朋友極大的興趣。福民醫院院長回日本後,廣泛宣傳杭州菜的特殊風味,使知味觀及其經營的“叫化雞”、“西湖醋魚”等菜餚在日本出了名。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中國料理代表團”和“日本主婦之友”成員到上海訪問時,還指名要到知味觀品嘗“叫化雞”和“西湖醋魚”。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名人對美食的影響力非同一般。
  在北京的時候,魯迅就很愛吃河南菜,經常去豫菜名店厚德福。到了上海,他又發現了新的豫菜名樓——梁園致美樓。這個酒樓實際上是河南菜和北京宮廷菜結合的菜館,以河南菜為主。由河南開封人岳秀坤等創辦,1920年開業,原設於漢口路雲南中路口,1980年遷至九江路浙江路附近。
  名人無疑是菜館最好的廣告,李白一首“蘭陵美酒鬱金香”讓蘭陵美酒傳了上千年,魯迅是滬上名人,到梁園吃飯,很得老闆照顧。甚至上門給魯迅做家宴,1934年魯迅日記曾記錄:晚熟梁園豫菜館來寓自饌。(連載八)  (原標題:民國吃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32ifwd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