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 家之言
  這大概稱得上是一個充滿隱喻的時刻了:在一個徵地現場,一名好奇圍觀的路人僅僅因為自稱“媒體的”,於是招致十數名彪形大漢一番暴打,手機等物品被搶走。他的朋友在情急之中說了一句“公民也有監督權”,同樣也遭到暴打,手機等物品同樣被搶走。那天被打的還有當地一名村民,而他是因為看到鄉政府到自家地里推地,就過去看看,於是,也被打了。
  上述事實發生於河南周口市。據報道,發生於3月17日。三人被打後,還均被送進了當地派出所。據悉,此次徵地行動就是由周口市港口物流區紀檢書記尚紅偉指揮,村民反映有專門從鄰縣項城市請來的打手。而周口市委一李姓官員在談起此事時反覆強調,這是一場誤會。
  若徵地一方帶著救護車與打手前來,假如像李姓官員所說是一場誤會的話,那麼不誤會的理解,救護車與打手是為村民而準備了?實在沒看出,無故暴打有何誤會之處。
  好奇害死貓,圍觀有風險,而具有拍攝功能的手機也可能隨時招來禍端。類似事情,屢見不鮮。它只能表明,一直以來,暴力的實施者對於可能引起傳播或曝光的記錄行為,都是充滿警惕的。
  “圍觀改變中國”,“我可是有微博的人”,自媒體時代,許多人曾經驕傲地做出這樣的宣示。不久前發生的浙江蒼南事件,由頭正是市民黃祥拔目睹該縣城管人員在整治占道經營時對一名老太婆動手,遂舉起手機拍照,由此引來城管毆打。但能“改變”的到底是什麼?我們看到的常常是,舉起的手機,不僅並沒有真正制止暴行的發生,反而招來更大的暴力行為。這正是:你跟他講法律,他跟你講暴力,你跟他講權利,他仍然跟你講暴力。很多時候,暴力之下,一切的權利宣示,都顯得那樣無力。
  看起來,隨著媒體對於各種“搶手機”、“打記者”事件的介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體現圍觀的力量,但我也常常懷疑,許多事件被曝光後那些高舉輕放的處置,又如何能夠帶來真正的“改變”。
  □楊耕身(媒體人)  (原標題:圍觀到底帶來什麼“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32ifwd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