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加強社會建設時,強調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主基調鮮明,彰顯出強烈的改革色彩。
  社會建設也要突出改革驅動,這是現實的需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需要領導重視,加大投入。但時至今日,光有這些已經不夠:高考“指揮棒”不改革,教育的“發展死結”就打不開;以藥養醫的體制不打破,醫患關係的難題就解不好;文化體制不改革,文化生產要素的活力就不足;社會管理體制不創新,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就很難發揮……如果說過去只要領導重視,投入到位,社會建設就能開闢一片新天地的話,今天,社會建設已經到了不改革就難推動的階段,只有抓好社會建設領域的改革,才能四兩撥千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改革驅動社會建設,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擔當精神,需要按照“三嚴三實”要求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民生問題事關百姓冷暖,社會建設是社會發展的“底盤”,推進社會建設領域的改革,與百姓利益關係更緊密,難度和要求也更高。且不說醫改被稱為“世界性難題”,體制創新的探索才剛剛破題,即便是教育綜合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這些探索了多年的改革,也是依然“在路上”,任重而道遠。破除頭腦里的深水區,不僅要解決“要不要改”、“敢不敢改”,還要解決“會不會改”的問題。比如,在經濟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曾經簡單地用市場化的辦法來推進社會領域的改革,背離了社會事業的公益屬性。在社會建設改革中,如何處理好經濟與社會的關係,發揮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種力量的作用並妥善處理三者之間的關係,需要務實的精神和創新的智慧。只有敢於“涉險灘”,敢於“啃骨頭”,才能破解社會建設領域的改革難題,回應好人民群眾的期待。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以改革驅動社會建設,有助於拉長社會建設這條“短腿”,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堅實基礎,實現社會事業改革的“一子落”,激發改革棋局的“全盤活”。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我們必須緊扣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訴求,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程,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的同時,加快社會事業領域的改革,以民生制度建設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
  裝上改革“發動機”,社會建設的“大車”才能跑得更快更好。
  (原標題:社會建設也須改革驅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32ifwd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